永不输本金打法回本技巧

青年读《习近平走进百姓家》有感

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深部构造研究室  韩冰


因读书、工作却已离家多年,现在每每读到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”这样的句子,读到季羡林老先生写的躺在场院里数星星,在苇坑边看水中的小月亮的时候,总觉得鼻子一酸,心绪无限徜徉,回到了故乡回到了家。如果说万千的世界、繁茂的鲜花为我们编织了最锦绣的理想世界和无限追求,那家和故乡无疑给与我们最初的柔软、最深的情感和最强的依恋。

家庭和家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个人生活的最基本单元,也是社会道德和伦理观念的重要来源。在《礼记》中,孔子曾说:家和万事兴“,强调了家庭和睦的重要性;韩非子也曾说” 有家风,然后有国风;有国风,然后有天下风“,这进一步强调了家风、家训的重要性。在现代社会中,在快节奏的生活里,家庭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。尽管学校教育可以提供一些知识和技能,但家庭教育是塑造一个人品格和价值观的关键。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,对子女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我们这一代,经历了中国时代发展的巨变,现在仍然记得小时候在村里人们还是拿着镰刀割麦子,还是牛拉着石墩子轧麦场,还是在村头的井里去担水,都是本本分分特别辛苦的农村生活。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,父母为了我们小辈的教育,忍痛离开鲁西北的家乡,走进城市。他们那个年代可以接受到的教育有限,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低落,他们通过自己的眼睛阅读社会的发展,把握前进的机会;通过自己的勤奋弥补认知上的不足;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从来没有抱怨和恼怒,而是积极面对,懂得感恩;总是教育我们不要着眼于眼前的小事,而是要把理想放在更高的层面上,才可能作对社会有益的人。在成长的历程中,想法摇摇摆摆,认知也是有正有负,但是父母的教育总是将我洗涤,他们讲给我听的我小时候不以为意的话,觉得甚至有些“假大空”的话,到了我成年时期确是最深的信条。他们从来没有写下什么字面上的家训家规,却用自己的一生的疼爱和努力来引导我,约束我。现在在我生活遇到困难工作遇到瓶颈的时候,回家便是最好的治愈方法,与父母聊天、看娃儿们欢笑,总是可以忘却忧愁。

跟随《习近平走进百姓家》的脚步,使我了解了全国各地“家”的变化,大家对自己生活的欢喜溢于言表。中共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多次在讲话中谈及中国知识分子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的家国情怀,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文化基因的体现。是一种强烈的文化情感和民族意识,是人们对自己所属的社会和文化身份的认同和归属感。除了享受自己温暖“家”的生活,对社会的责任感,对国家的使命感也是青年一代的基本认知。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,加强教育、文化、科技等方面的建设,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。锦绣河山、广袤疆域上,正因有了“枝叶总关情”,“点滴见初心”的为民实践,才有了一个个小家庭的幸福的延续。